作者:趙曉彤
出處:《中國現代文學》,第38期(2020年12月):27-44
摘要
西西是極具代表性的二戰後香港作家。過去,研究者多以西西經典之作《我城》為界,把她一九六零年代的小說創作劃入存在主義時期。相關研究悉數以作家接觸的存在主義書刊為參考。
存在主義是二十世紀影響深廣的哲學思潮,對一九五零、六零年代全球青年文化、社會發展影響甚大,傳播方式實不限於書刊文化。西西是香港一九六零年代著名的青年影評人。當時,她接觸的歐美電影不少都觸及與存在主義相關的命題。本文以電影與文學關係為角度,重探西西〈象是笨蛋〉複雜的存在主義思想來源和表現。論文提出,小說轉化了二戰後法國「寫實」主義的電影主題及技巧,以兼及反省及同情的角度,回應當時本地愈趨偏狹的存在主義潮流,與青年文化對話。論文旨在重探西西的「存在主義」小說特色,亦借這位極具代表性的香港作家多元轉化歐美存在主義思潮的方式,提出以視覺文化為角度,考察二戰後香港以至其他非西方地區接收存在主義思潮方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