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善標
出處:《中國現代文學》第38期(2020年12月):3-26
摘要:
葉靈鳳成名於上海,1938 年三十三歲起長居香港,直至去世,歷經二十世紀香港最 動盪的幾個時段:一九四○年代的「淪陷時期」、1949 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67 年 的「六七暴動」。葉靈鳳給後人留下兩個頗不和諧的印象:愛國反殖的民族主義者、淵博 淡澹的隨筆作家。本文借助新近整理出版的《葉靈鳳日記》以了解葉靈鳳讀書人、愛國者 和作家這三個身份的顯隱和衝突,以及他怎樣努力地協調於其間。正是這種協調催生了葉 靈鳳最具開創性的《香港方物志》隨筆系列,也解釋了他為何長期留在不喜歡的工作崗位。 在近二、三十年的香港文學研究裡,「本土意識」顯得愈來愈重要,有時可能簡化了歷史 的面貌。重探葉靈鳳的生平和寫作,可以提醒我們不宜低估現實裡集體與個人、政治與藝 術等關係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