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Crafting a World-Class Brand: Shaw Brothers’ Appropriation of Foreign Models
作者:Erica Ka-yan Poon
出處:Media Industries, Volume 7, Issue 1, 2020
摘要
1960年代,總部在香港的邵氏兄弟片廠為提升它在國際舞台的注目度,仔細地創製出一個「世界級」的形象。它同時希望以新一波的影片提升生產力和創意,它因而聘用了日本導演、攝影師和其他頂級的人才。日本的日活片廠作為「無涯動作片」的發燙地,為邵氏提供一些已有的故事、風格和市場的模板。日本來的導演被賦予新的名字,而重製的影片則調節至本地觀眾和東南亞市場的口味。邵氏希望獲得國際認同、票房成績和影展獎項,這使片廠把目光放到海外,參照華人與美國合作的製作像占士邦系列。到底邵氏能否主導市場,獲得影展獎項和「世界級」地位?本文會考察邵氏在1964至1971年之間的出產和財務增長,以判定這策略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