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讀書會】亞洲冷戰下的流與留:戰後香港作為難民地

日期:8月14日
時間:3-5 pm

簡介

本活動是「流.忘: 林羿綺羅玉梅、聯展」的延伸,旨在提供更多角度去閱讀華人流散的藝術作品。展覽提醒我們,亞洲不只由「根」和「鄉土」組成,也是由大量人口流動的歷史所累積而成。在無數流動的案例中,戰後香港是一個讓我們仔細觀察各種流動和停留的地方,因為它不只是一個英國殖民地,也被很多人視為「避難所」和「中轉站」。本來,這些移民和難民記憶會隨著香港的本土化和國族化而被遺忘,但近年出版了一些學術研究,可以讓我們從區域性冷戰的脈絡去再思那段香港作為「殖民地—難民地」的城市特性。我們也可以從中思考今天中美糾紛下的人口流動與拒動。在本活動中,分享者會用三本近年出版的學術著作去探討以上問題:

Madokoro, L. (2016). Elusive refuge: Chinese migrants in the Cold Wa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黃耀忠。(2020)。《從救濟到融合——香港政府的「中國難民政策」(1945-1980)》。三聯書店。

講者:李祖喬博士(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任教亞洲研究課程,他正在進行一項有關冷戰的跨境移動和情感經濟的研究)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72909199723710/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