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隱含社會秩序:《英雄本色》

題目:Implicating the Social Order: The Story of a Discharged Prisoner

作者:Tom Cunliffe

出處:Film History Vol. 33, No. 3 (Fall 2021), pp. 94-125

摘要

1967年,香港經歷抗議、騷亂和其他社會危機,《英雄本色》(1967)亦在其時制作和發行。這影片是一部關鍵作品,它從1950年代社會現實主義情節劇過渡至1970、1980年代蓬勃發展的犯罪電影,表現出香港在這動蕩時期感情結構的變化。龍剛利用犯罪電影挑戰法律和秩序的主流價值觀,並考察香港的殖民資本主義權力體系如何影響社會經驗。本文研究《英雄本色》出現的工業、歷史和社會政治背景,並分析其背景,以證明這部電影如何在新興工業城市中,成為協商重塑價值觀的重要場所。

資料:https://www.jstor.org/stable/10.2979/filmhistory.33.3.04?refreqid=excelsior%3A7491e041ef194add1980431b6c3d2850&fbclid=IwAR0T7xatvyYpqTKVV09DKtlQm_K6aXDzi8hIyjZBAOlXapp9IiPtX6Rs6jM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