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徵稿】城市書寫與文化政治: 台灣與香港

《文化研究》季刊專題論文徵稿

專題主題:城市書寫與文化政治: 台灣與香港

摘要

在港台讀書界大受好評的《我香港,我街道》文集,已推出第二冊,而循此概念策畫的《我台北,我街道》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香港文化人鄧小樺及香港文學生活館在策畫該書時,新詩散文小說不拘,不限定必須寫符合公共性的內容,作者群也似乎感受到一種要為我身我城留下記憶的迫切,凝聚出一大批質量上乘的創作,大異於台灣各縣市官方策畫出來的特定地點書寫合集,那類合集總散發出一股「交作業」無聊感。

從街道或特定地點來形構城市,凝聚族群、歷史與想像,不是新做法,台灣文學中的「(台北)溫州街」、「新公園」系譜,或香港文學中的「北角」、「薄扶林」,都積累了相當數量或品質的文學文本。這些文本之所以接續產生,可能和空間的文化政治有關,例如溫州街與台灣大學的聯繫、薄鳧林道與香港大學的聯繫,或者可能是早年出現經典文本,引起後來者一再致意並勾連起文學歷史,例如梁秉鈞筆下的北角、白先勇筆下的新公園。這些書寫也與近年來歷史材料的挖掘與重構有關,例如香港對於日佔時期各方面的研究,或台灣在政治與抗爭之外著眼於城市摩登與生活史的構成等。

看似已經談到不需再談的城市書寫,在文化政治狀態的變化之下,會對我們產生什麼新的意義?例如抗爭、疫情、邊界關閉、移民、跨境消費與文化流動、「香港人」與「台灣人」身分內容的變遷與新興主體的誕生……等等,當然,在這過程中,怎樣與巨大他者——中國,在辯證拉鋸之中一再定義「本土(性)」,也是討論港台城市書寫時不可或缺的核心。

建議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

  1. 城市書寫與族群想像
  2. 城市書寫作為文化行動
  3. 地方與主體
  4. 怎樣說好台灣/香港故事
  5. 港/台/中發展敘事的變遷
  6. 港台文化場域交涉

專題策劃:楊佳嫻

注意事項:

請有意投稿者,於2022年1月15日前繳交論文主題、摘要與關鍵字(1000字以內),亦可於1月15日前逕投全文,稿件請寄至文化研究季刊信箱:emjccs@gmail.com。

如審核通過,季刊將進行後續聯繫,完整論文截稿期限為2022年2月15日。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6578903322151008&id=12759595728180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