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斷裂的時間性: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酷兒華語語系視覺性

題目:Disjunctive Temporalities: Queer Sinophone Visuality across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講者:Dr. Alvin K. Wong (Assistant Professor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KU)

日期:2月11日
時間:上午10時

摘要

作為酷兒媒體研究學者,我們如何分析BL文化產品中所描述的酷兒時間性與更廣泛的華語言系中性別和性的實際地緣政治之間的差距?在Arjun Appadurai的全球斷裂理論和Fran Martin、Jamie J. Zhao等人最近關於亞洲酷兒媒體的研究基礎上,我通過「斷裂的時間性」這概念來理論化BL視覺性在華語語系公共領域的跨區域流行。中國的《陳情令》(2019)抓住了一種「非歷史性的酷兒」,其酷兒的吸引力恰恰在於它描寫非歷史性的江湖世界中的兄弟情誼和同性欲望。

相比之下,後殖民時期的香港最近的同性戀戲劇和電影則更關注社會問題,如衰老、預防愛滋病和家庭矛盾。與愛滋病相關的網絡電影《愛,不難》(2014)和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叔的愛》(ViuTV,香港,2021)通過我所說的 「酷兒現世主義」將香港的酷兒形象化。

最後,2019年台灣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大大影響了電影和媒體中BL的酷兒想像力。在輕鬆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如《十七歲的天空》(2004)和《2020因為愛你》(LINE TV,台灣,2020),男同性戀者不再需要出櫃,可以簡單地像台灣任何人一樣。因此,某種 「後自由主義的時間性」在2019年後的台灣出現了。

通過對大陸時代劇中的「非歷史性酷兒」、後殖民時期香港的「酷兒現世主義」和當代台灣的「後自由主義時間性」這三種模式的劃分,本講座抓住了整個華語語系酷兒視覺和媒介景觀中的不連貫的時間性。

資料來源:https://www.eventbrite.com/e/queer-sinophone-visualitya-research-talk-by-alvin-k-wong-hku-registration-247147935127?fbclid=IwAR3F-2vIq7TuiopyNv_YTaukUYZLZy81ALY8aNV9UrcDBVPxuQYaRRNTCLY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