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nimators’ Roundtable Forum: Hong Kong Animation
日期:2022年5月12-14日
摘要
香港動畫史一直是跨地區和跨國的。它至少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末,當時流亡的大陸動畫師和漫畫家,如萬氏兄弟、張光宇、廖炳雄、特偉等,都製作過動畫短片,甚至在戰後的香港嘗試製作動畫長片。本地的動畫電影製作直至1950年代才開始,當時廣告公司開始在廣告中使用動畫。真人電影製作者也開始巧妙地將動畫特效融入武俠電影中,並在短片中嘗試使用動畫技術。1980年代初,隨着香港和台灣共同製作的《老夫子》系列的發行,動畫長片也隨之興起。徐克的CGI長片《小倩》(1997)涉及日本、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專業人士和工作室。直至2001年,動畫長片本地製作的《麥兜故事》才首次在香港亮相。隨着1990年代的數碼轉型,獨立動畫電影製作蓬勃發展,各種敘事和形式均在創新,豐富了世界各地的國際電影節。江記的《離騷幻覺》項目(2018年至今)在本地製作,以具有香港特色的動漫風格為標記,為香港獨立動畫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香港與世界聯合製作的《阿童木》(2009),也為香港商業動畫開辟了新道路。文化全球流動,而這個浮動城市正在消失之際,我們還能捍衛香港動畫的「香港性」嗎?
這個圓桌論壇將從在香港動畫史上留下足跡的動畫師的內部視角,討論香港動畫電影製作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們將討論不同的話題,包括香港動畫的歷史和遺產、獨立動畫、商業動畫、實驗和抽象動畫,以及動畫教育。他們還將分享不為人知的歷史和名字、鮮見的動畫片和照片,以及他們的夢想、掙扎、喜悅、遺憾和過程中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