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書】《探索1930至1940年代香港電影》(上篇/下篇)

簡介

一直以來,由於資料匱乏,香港電影研究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時段,難有重大進展,近年尋獲的一批珍貴影片和資料,正好有助突破這瓶頸。2021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在二十周年館慶之際,舉辦了「從無聲到有聲——1930至1940年代香港電影」研討會;繼而出版的論文集「探索1930至1940年代香港電影」,收錄與會學者和研究者發表的論文,分為「上篇」和「下篇」兩冊。

香港電影製作雖始於1910年代,但直至三十年代才真正發展起來。然而,其時全球正陷二戰陰霾,中國奮力抵抗日本侵略。香港在1941年底淪陷前,本地影業既響應抗戰,同時又吸納因戰事南來的內地人才和資金,開拓富香港地緣特色的影片。及至戰後,國語片大盛,儼然與粵語片分庭抗禮。

「上篇:時代與影史」

以香港影業歷史為脈絡,分為〈三十年代的戰前影事〉、〈戰時影話〉和〈四十年代與戰後復員〉三節。從不同時期論述香港影業如何被時局左右,以及一眾影人,不論編、導、演,還是影片公司主事人或院商,如何善用其身份,抓緊各種危機下衍生的機遇,在夾縫中思量營運策略,不輟創作,回應這個波詭雲譎的大時代。

「下篇:類型.地域.文化」

分為〈類型與藝術〉、〈跨越的文化〉和〈研究再思〉三節。

無論香港淪陷前或戰後,戰爭的威脅及戰時的傷痛都催生出各類型回應時代氛圍與慰藉市民的電影,當中既有熱血激昂及彰顯民族大義的國防電影,亦有大量滿足小市民日常紓壓的歌舞娛樂、武俠神怪甚或充滿嬉笑怒罵之作。各式電影在質與量、通俗與藝術之間擺盪,其光譜之廣闊正好反映香港電影的發展潛力。

其時,香港與內地影業以及海外華僑關聯密切,人才、資金與新思維的引入,大大有助本地影業迅速發展。香港電影在融入新思想及新文化之際,同時向外輸出,外銷的需求揭示了其國際性,造就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影響。正因為當年種下的淵源,我們有緣覓得散佚在外地的影片與資料,再經保存及整理,使今天的學者和研究者能夠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研究,翻開新的一頁。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