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殖民香港的知識份子

題目:Intellectuals in Colonial Hong Kong

日期:2023年3月13日(一)
時間:下午5:00(香港時間)

講者:Professor Sebastian Veg, Centre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EHESS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aris

摘要

知識份子在殖民地香港的角色和地位,長期研究不足,但最近成為鮮明的焦點。然而,仍有許多領域值得進一步和更有系統的探索,其中之一就是知識份子在中英就香港未來的談判中扮演的角色。其時,不少知識份子倡導「民主統一」,而香港的公民社會又是如何更廣泛地參與這個主要被視為外交的進程之中呢?社會上如何討論諸如政治改革等問題?又,社會如何把這與中國大陸的發展聯繫起來?知識份子在建立跨境聯繫方面發揮了甚麽作用?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33570806784461/

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書會】東亞的生殖政治:重新思考人口危機中的生殖能動者

題目:Reproductive Politics in East Asia: Rethinking Reproductive Agency amid Demographic Crises

日期:2023年3月10日(五)
時間:下午3:00-4:30
地點:Computer Room, 1/F Fong Sum Wood Library, CUHK (& Real-time online session via Zoom)

講者:

Prof. Lai Yuen Shan Ruby,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Lingnan University
Prof. Susanne Choi,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CUHK
Prof. Jhu-cin Jhang, Project Assistant Professor,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of. Shoan Yin Cheu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CUHK

主持:Prof. Sealing Che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CUHK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cuhkccs/posts/pfbid032hWXPkxhTFJ3h5SuYNot8MRBFoTPdWuGE8H5mRQuJBC1aHdSmx35hSdFPNjYf3rMl

香港學術情報室

【特輯】東亞媒體中的喜劇:苦中作樂

題目:Comedies in East Asian Media: Laughing in Bitter Times, a special issue of Archiv orientální

出處:Archiv orientální Vol. 90 No. 3 (2022)

編輯:Ta-wei Chi, Elaine Chung, and Jessica Siu-yin Yeung (紀大偉、鍾穎彤、楊小賢)

重點文章

許氏兄弟喜劇及其翻拍中的文化記憶、「低薪族」與平凡人英雄主義
Cultural Memory, the Trope of “Humble Wage Earners," and Everyman Heroism in the Hui Brothers’ Comedies and Their Remake/ Jessica Siu-yin Yeung

二龍誌:中華功夫喜劇中身體的政治
A Tale of Two Dragons: Politics of the Comedic Kung Fu Body in Chinese Cinema/ Wayne Wong

周星馳在韓國YouTube粉絲混作視頻與參與式記憶中的名星形像
YouTube Vidding and Participatory Memories of Stephen Chow’s Stardom in South Korea/ Elaine Chung

「望能帶給觀眾希望」:訪許冠文
“I wish my films would bring hopes to the spectators": An interview with Michael Hui/ Jessica Siu-yin Yeung

笑聲之城:香港喜劇的傳統與潮流
City of Laughter: On the Traditions and Trends of Hong Kong Comedy Films/ Fiona Yuk-wa Law

資料來源:https://aror.orient.cas.cz/index.php/ArOr

香港學術情報室

【 新書】香港媒體與亞洲冷戰

書名:Hong Kong Media and Asia’s Cold War

作者:Po-Shek Fu

書介

香港是亞洲文化冷戰的重要戰場。1948-1949年後,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電影製片人、作家和知識份子湧入香港,將英屬香港變成了一個大眾娛樂和流行出版物的中心。香港因地理上與毛澤東的中國相鄰,因而未見有組織的獨立運動,但在共產黨中國、國民黨台灣和美國之間的文化競賽中,香港無疑是核心。

《香港媒體和亞洲冷戰》一書討論了中國、台灣和美國如何動員香港電影和印刷媒體來影響東南亞和全世界的華人。這種宣傳和心理戰的核心是移民媒體業。該時期是華語電影和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在1967年的暴動後和1970年代本地出生的一代人,挑戰並重塑了移民文化生產的冷戰網絡,使香港文化冷戰步入逐漸衰退。通過未被公開的檔案材料、當代資料及大量對電影制片人、雜誌編輯和學生社運份子的採訪,作者探討了全球衝突如何被本地化,並與無數的本地歷史經驗和文化形成交織在一起。

資料來源:https://global.oup.com/academic/product/hong-kong-media-and-asias-cold-war-9780190073770?cc=hk&lang=en&#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扇形的可能性:董啟章與時代的多重性

題目:Fanning Out Possibilities: Dung Kai-cheung and the Multiplicities of Time

作者:Meng WU

出處: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ume 34, Issue 2

摘要

香港為世界文學帶來了中國現代史上一些最多產和最受歡迎的小說家,董啟章就是其中之一。他以香港為基地,以這個城市為靈感的持續來源。本文討論董啟章在小說中表現香港(V城)的多重性的意義,重點是他2007年的小說《時間繁史:啞瓷之光》。

在這部小說中,董啟章通過倍增的時間性,探索將香港視為多重歷史空間的敘事可能性。本文創造了一個術語「V型時間」,來指代這種人物的增生和思想上的考古。在董啟章作品中,時間以個人和集體的歷史經驗的多種可能性展開,鏡像的V形類似沙漏。在分層的敘事中,人物在寫作中創造了虛構的自我。把創造性的自我定位為文學建築師,董啟章的虛構寫作挑戰讀者重新思考在殖民主義現代性的線性敘事中被邊緣化的地方歷史。

資料來源:https://www.euppublishing.com/doi/full/10.3366/mclc.202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