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錦忠
簡介
1955年11月,《蕉風》創刊於新加坡,彼時馬來亞仍未獨立,新加坡還是海峽殖民地。《蕉風》創刊主編方天一方面鼓吹「純馬來亞化」的文藝編輯策略,一方面自己身體力行,實踐寫實主義的書寫計畫(短篇小說、民間傳說采風),於是「純馬來亞化」就是直面南洋的環境、風土、社會、人物,體現其中的地方感性。日後方天北返香江,再離散北半球加拿大。在方天離開時,《蕉風》還是「半月刊」,之後由姚拓、彭子敦、白垚分工執掌編務,到了1960年,契可夫的景仰者黃思騁南來,成為《蕉風》的編者,一年後由另一位南來小說家黃崖接手。
上文的敘述其實涉及幾個史料問題:(一)《蕉風》為何創刊,主編為何是方天?他何時抵星?後何時離開《蕉風》,乃至香港以及友聯。(二)黃思騁編《虎報》,是在編《蕉風》同時嗎?他何時南來?後何時或為何到中化中學任教,何時返港?(三)黃崖何時接編《蕉風》?後來編至哪一期?何以離開友聯另創《星報》週刊?(四)在方天、黃思騁、黃崖之間的「零碎時間」或「間隔時間」,「補位」的姚拓、彭子敦、白垚的角色與工作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