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關錦鵬《阮玲玉》:後現代框架中的女性主義電影

題目:Stanley Kwan’s Center Stage: A feminist film in a postmodern frame

作者:Yiran Ai

出處:Asian Cinema;DOI: 10.1386/ac_00045_1

摘要

華語電影研究對女性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交集關注甚少。本文認為,關錦鵬的《阮玲玉》(1991)是一部以女性為主角、採用後現代敘事方式的電影,顯然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主角阮玲玉的戲仿表現和影片中香港電影場景的劇本重演可以歸類為後現代美學,通過此,我們得以探索和質疑傳統的性別規範。最後,文章研究了關錦鵬獨特而自我反思式的敘事實踐,它構建了另外一種女性名人傳記片,並將這部電影堅定地定位為女性主義歷史學的後設小說。

資料來源:https://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one/intellect/ac/2022/00000033/00000001/art00002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為更為公正的世界釋放陽剛:向香港學習如何「如水」

題目:Releasing Masculinity for a More Just World: Lessons on How to “Be Water” in Hong Kong

來源: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2021年4月6日

作者:Charlie Yi Zhang

摘要

本文試以女性主義角度,解讀以詠春大師、視為李小龍師傅的葉問為本的傳記動作系列。本文會察看其中從文化引伸出來的實踐,以探究在這些制作中所隱含或隱沒的社會歷史結構,並又點出它們如何生出新而顛覆性的潛力。基於情境式參與,我的分析會追溯極度雄性之暴力陽剛美學傳統如何在《葉問》電影系列中透過重奪女性聲音來獲得新生。我亦會指出,電影對葉問生涯之重製有助建立出另類的具身性,消解以肌肉作為殖民/國族主導力之基礎,鋪展出新的公義之基礎,結合着具彈性的「如水」感性。人類共同地面臨來自鋪天蓋地的毒系陽剛(toxic masculinity)之威脅,以上的一課,我認為對我們極為重要,有助我們在動盪中找出路徑,到達更為和平的世界。

資料來源: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journal-of-asian-studies/article/releasing-masculinity-for-a-more-just-world-lessons-on-how-to-be-water-in-hong-kong/B6634D5A3BAFA65CEFC168A18CC3A314?fbclid=IwAR3EAHWaYhaimGFWuWjbBwXyarz3VXsfBEfzmOK5A5R9yjMqthgO6lKs0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