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Hong Kong in the Age of Global Crisis
香港研究學會年會2021會於6月25-26日於網上舉行。
題目:Hong Kong in the Age of Global Crisis
香港研究學會年會2021會於6月25-26日於網上舉行。
題目:Thinking Home in Hong Kong: Limits, Horizons, Imaginaries
日期:5月20-21日
摘要:
因着各種歷史、家族、個人和政治原因,家對戰後香港來說是極為複雜而又不可迴避的題目之一,尤其是在1997後。家在這個城市的獨特文化語境中,有怎樣的想像傳統?而更為傳統的家之想像又如何突變而產生新意義?當中有些想像與舊有的並不和諧,會產生衝突。從香港未來的角度來看,到底家又可以有何種演化、態度和協商空間?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KGSHKU/posts/1746739085513109
題目:Asian Cinema and the Cultural Cold War
日期:2021年5月20-22日
摘要:三天的會議會探討(東/東南/南)亞洲的電影文化和工業在文化冷戰高漲之時的情況。
與香港相關的論文
世界主義的難題:張國興及其虛構作品事業(The Predicaments of Cosmopolitanism: Chang Kuo-sin and His Fiction Enterprises)Kenny 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電影之冷戰在香港:長城電影與國際放映(Publishing Cinematic Cold War in Hong Kong: The Great Wall Pictorial and International Screen)Yung Sai-Sh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馬來片在香港的「邦聯」:馬來電影製作公司與邵氏(香港)在馬來邦片的聯繫(Malay “Bond-ing” in Hong Kong: The MFP-SB(HK) Connection in the Malay Bond Films)Yeo Min Hui (University of Oxford)
資料來源:https://www.acccw2021.com/?fbclid=IwAR0gLo9LJ1XIqwYhQvG8CxCrjSVca2o4-MIdTs2XEOjZUCSjuSDSSboVy0k
基本資料
日期: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
時間:9:15am.–5:45pm. (共分五個環節,詳情請見附件的簡介與環節大綱)
概要
生態教育,如何成為社會科學與文化研究大方向?
媒體現象與藝術創作,又如何承載動植物景觀,製造生態想像?
海洋生命與空中飛禽,與陸上人類又有多少因緣際會的互動,造就生態共融?
香港的野豬、海豚和新界牛,又如何被視作「本土動物」,從中又如何反映動物政策?
香港的生態議題與論述,日漸成為我們生活及思考中不可或缺一環,而面對科技、經濟、政治等等的發展與指涉,「生態轉向」更是重要的本土研究與倫理思潮。是故這個首次以香港為本,更以中文為表述方式的研討會,是為學術圈以及前線工作者的跨界交流,為生態議題建立理論與實踐的對話平台。
而「人類世(Anthropocene)」作為近年生態人文學的理論佇足點,想當然強調了人類作為生態系統的主導,然而不能否定的,是這套理論觀強調了自然史與人類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見雙雙的持續性,亦有斷裂。回溯香港發展,同樣承載了自然與人類、持續與斷裂的互動歷程;而殖民與後殖民、全球化與本土性、發展與保育……等等的論述與角力,想當然把生態——遑論動物、植物與活物,都收編在資本主義為上的邏輯裡,並以慣性漠視或低調處理,掩飾生態每每遭殃的現實。
是次研討會,正是匯集不同議題,重構一種以本土為據點的生態論述;我們以「動物・植物・活物」為題,亦是強調跨學科與物種的聯繫。
題目:Hong Kong Popular Culture: Imagining a Field
日期:2021年5月1-2日
內容包括: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KGSHKU/posts/171380786547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