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書會】《邊緣的城市》與《兩國兩際》

題目:City On The Edge & Two Systems Two Countries

日期:10月14日
時間:早上9時

邊緣的城市:中國治下的香港

摘要

幾十年來,香港一直處於世界大國競爭的邊緣,保持着危脆的自由。在《邊緣之城》中,洪浩峰對香港從前殖民時期到現在的發展作及時而引人入勝的描述,特別關注1997年後的回歸時期。通過仔細分析大量經濟數據、政治事件及錯綜覆雜的行動者和思想網絡,洪浩峰向讀者提供對導致2019年抗爭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力量的洞見,同時將抗爭活動置於全球金融和中美競爭的地緣政治背景下。作為對香港在當今世界地位討論的一個挑動思考的貢獻,《邊緣之城》表明,2019-2020年的反抗和鎮壓並不意味着香港的結束,而是一場具有全球影響的長期衝突之開始。

兩種制度兩個國家:香港的民族主義指南

摘要

《兩制兩國》追溯香港民族主義的起源,並向讀者介紹其主要思想流派:城邦論、自決、獨立和回歸派。作者指出,香港獨立的想法不僅是對北京紅線的挑釁:它代表了對一國兩制失敗的集體覺醒,以及對超越過時的正統觀念的需要。書本的目標是研究香港民族主義對2019年抗爭運動的影響,《兩制兩國》引人入勝地介紹了過去十年香港政治和身份的動蕩變化。

資料來源:https://www.globalhks-uc.org/book-talk-city-on-the-edge-two-systems-two-countries?fbclid=IwAR29f4oeinoerfPUof9bVh65m2TtnRNeCzqJRuO6OFVwSH_TpxliixZrOpc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香港反引渡法案運動的可持續性:變革性事件和制度回應

題目: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nti-Extradition Bill Movement in Hong Kong: Transformative Events and Regime Responses

作者:Yuhan Hu

出處:Asian Affairs

摘要

2014年雨傘運動後,民主力量在香港成功動員積極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的動力逐漸減弱。然而,《引渡法修正案》提供了新的動力。2019年,反引渡法運動打破沈默,發起了一系列抗爭和抗爭者與警察的對抗。本文旨在探討這場運動直至2019年9月4日引渡法案被撤銷後的可持續性。文章指出兩個促進運動激烈升級的變革性事件。這些事件表明,許多香港人認為的「警察暴行」問題在維持這場運動中發揮顯著作用。本文還討論香港政府和警方採取的無效策略是如何對維持運動起到作用。本文認為,香港政府在雨傘運動中實施的積極策略已經無法揭止2019年的反抗。

資料來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3068374.2022.2074726?fbclid=IwAR0OSv88Od5DZgpk4pchejhlnn9n32CXa-3p8cO9AMIlCrd_atow1ebamNI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異見的幻象:香港的新紀錄片語言

題目:Phantasms of Dissent: Hong Kong's New Documentary Vernacular

作者:Tiffany Sia

出處:Film Quarterly, Summer 2022, Volume 75, Number 4

摘要

《佔領立法會》和《理大圍城》描述了香港2019年殘酷的抗爭中的兩件關鍵事件,細節極為豐富,闡明了直接行動的混亂場面。考慮到製作人安全,兩部影片以集體製作及匿名的方式記述,它們對重新定義香港電影和「警察政治宣傳」(copaganda)這類型的紀錄片製作的慣例和倫理,提出形式上的挑戰。本文從從形式上考察《佔領立法會》和《理大圍城》,不只停留在電影的政治爭議和審查問題。本文對人面模糊作解碼,研究電影製作者如何完成一種超越監視電影的觀看方式──放棄單一的、暴露的主角的慣例,選擇匿名、模糊和幻象的群體──構成一種新的逃亡的電影語言。

資料來源:https://filmquarterly.org/2022/06/06/phantasms-of-dissent-hong-kongs-new-documentary-vernacular/
香港學術情報室

【書會】在香港定位解殖、左翼及國際主義

題目:Locating Decoloniality, Leftism, and Internationalism in Hong Kong

日期:5月27日
時間:早上7:00

簡介

以解殖和左翼觀點看香港雖然重要,但在香港近年的民主和自決抗爭中,大多遭擱置或忽略。有話語和實踐像工會組織和抵制,雖沒有明確在左翼或解殖的旗幟下,但是實質上在運作。然而,若以這些框架下考察它們,可提供重要的歷史、跨國和預言的視角,從而對其影響的背景作分析和解釋。本書會探討香港的這些解殖、左翼和國際主義實踐──一個遭淹沒但長期存在的傳統。

資料來源:https://www.globalhks-uc.org/locating-decoloniality-leftism-and-internationalism-in-hong-kong?fbclid=IwAR0oUXNbCwWOtUSfRTUITJf5kJK105RoLYWjtSYo9PUtA4_D7MDAYItWh4o

香港學術情報室

【研討會】未知的未來:關於香港的研討會

題目:Unknown Futures: A Seminar on Hong Kong

日期:2022年5月23-24日

5月23日

主題演講:數碼媒體在香港大型抗爭活動中的作用
Keynote: Francis Le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Title: “The Role of Digital Media in Large-Scale Protests in Hong Kong”

第一組

香港電影中的政治審查制度:過去、現在和未來
Kristof van den Troos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Title: “The Censorship of Politics in Hong Kong Cinem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死亡電影:香港的青年和死亡政治
Chun Chun T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Title: “Cinema of Death: Youth and Necropolitics in Hong Kong”

拍攝個人和集體:2019年香港獨立紀錄片中的民主運動
Judith Pernin, independent scholar – Title: “Film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llective:
The 2019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Hong Kong Independent Documentaries”

第二小組

溫和暴力的戰術選擇和香港非暴力運動的升級
Myunghee Le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 Title: “Tactical Choices of Moderate Violence and the Escalation of Nonviolent Movements in Hong Kong”

全球通路:2019年的香港、抗爭和英語國家的媒體景觀
Dusica Ristivojevic,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Title: “Global circuits: Hong Kong, Protests, and Anglophone Mediascape in 2019”

2019年香港抗爭運動中的前線人員和抗爭形象
Mai Corlin,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 Title: “Front Liners and the Images of Protest in the 2019 Hong Kong Protest Movement”

5月24日

會議晚宴,地點待定

主題演講:從歷史和比較的角度看香港的抗爭
Keynote: Jeffrey Wasserst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 Title: “Hong Kong’s Struggle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第三組

12.30 – 14.00: 第三小組(主席:Astrid Møller-Olsen)。

世界中的香港;香港中的世界:寓言式閱讀董啟章的《香港字》
Michael Tsang, University of London – Title: “Hong Kong in the World; the World in Hong Kong; Reading Dung Kai-cheung’s Hong Kong Type Allegorically”

作為情動的物體和物質:重新審視香港2019年社會抗議活動的故事性物質
Winnie Ye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Title: “Objects and Matter as Affect: Revisiting the Storied Matter of Hong Kong’s 2019 Social Protests”

鬧鬼的棲居地:謝曉虹虛構香港中看不見的抗爭者
Astrid Møller-Olsen, Lund University and Stavanger University – Title: “Haunted Habitat: Invisible Protesters in Dorothy Tse’s Fictional Hong Kong”

資料來源:https://www.thinkchina.ku.dk/events/seminar-unknown-futures/?fbclid=IwAR136eeL3fOMoWRYoCYK9ibzZ_2kBf_4VkFcFSdJ8fn7VTmZ4zVZ7RuF8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