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書】2019年香港抗爭報導

題目:Covering the 2019 Hong Kong Protests

作者:Luwei Rose Luqiu

摘要:

本書探討政府、機構和個人因素對報導抗爭活動的記者之影響,探討《國安法》通過後香港新聞自由的前景,並前線調查記者在報導抗爭時面臨的挑戰。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2F978-3-030-82226-2

目錄

簡介

第一章:主流媒體中的記者:制約因素和影響
第二章:公民記者:解除新聞專業的力量
第三章:「我們報導主流媒體不會報導的故事」:學生記者對抗爭的報導
第四章:在國家媒體工作:記者還是宣傳員?
第五章:外國媒體記者:把抗爭帶給世界
第六章:《立場新聞》:抗爭現場直播與打擊警暴

運動之後和國安法之下

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聞】電影審查研究達人吳國坤:禁忌愈多,壓抑愈深,愈能刺激創作

【明報專訊】電檢指引加入審查危害國家安全內容,吳國坤翻開了《冷戰與香港電影》所載他的一篇文章〈冷戰時期香港電影的政治審查〉,原本以為塵封的歷史,卻顯得鮮活。

吳國坤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電影審查是他的研究範疇,「咁都禁,關乜事呀」、通過審查卻一日下架、禁完突然某天又可上映……

他埋頭去尋歷史檔案,發掘香港電影審查史裏的光怪陸離,但他不滿足於講一個被壓制的故事,更去挖與禁制纏生的創作,即使鬼片都可把難以言說的理想借屍還魂,呼應人心渴求。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10620/s00005/1624126977935/%7b%e9%9b%bb%e5%bd%b1%e5%af%a9%e6%9f%a5%e7%a0%94%e7%a9%b6%e9%81%94%e4%ba%ba%7d%e5%90%b3%e5%9c%8b%e5%9d%a4-%e7%a6%81%e5%bf%8c%e6%84%88%e5%a4%9a-%e5%a3%93%e6%8a%91%e6%84%88%e6%b7%b1-%e6%84%88%e8%83%bd%e5%88%ba%e6%bf%80%e5%89%b5%e4%bd%9c

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書】口袋新聞:亞洲的流動新聞吸收之跨城市比較研究

書名:News in their Pockets: A Cross-City Comparative Study of Mobile News Consumption in Asia

作者:Ran Wei and Ven-hwei Lo

摘要

亞洲最多人運用流動裝置的城市包括上海、香港、新加坡和台北,而當中的大專生十分善用數碼科技。本書旨在考察他們以流動電話尋找新聞時的社會、科技和與用戶相關的因素,探究他們如何評估流行新聞的可信度和有用程度,並察看這行為的後果:投入到流動新聞,使他們了解當下事務。這分析位於從3G提升到4G的瞬間,並標示出四個城市之政治和媒體制度之別,它們携手形塑亞洲的新一代。技術上, 極為流行的流動電話驅使有公民思維的亞洲千禧世代在流動電話上接觸新聞,並投入到公民學習的新聞中。然而,社會政治因素窒礙吸收流動新聞的正面影響。跨社會的統計數據比較為我們對吸收流行新聞中之技術與社會互動提供洞見。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oxford.universitypressscholarship.com/view/10.1093/oso/9780197523728.001.0001/oso-9780197523728

香港學術情報室

大中華訪問學者線上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誠將於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舉辦大中華訪問學者線上研討會,研討會邀請到六位傳播學者發表演講。

線上研討會詳情如下:

日期: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上午9時半至中午12時
地點:ZOOM線上會議室
語言:普通話

繼續閱讀 “大中華訪問學者線上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