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殖民香港的知識份子

題目:Intellectuals in Colonial Hong Kong

日期:2023年3月13日(一)
時間:下午5:00(香港時間)

講者:Professor Sebastian Veg, Centre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EHESS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aris

摘要

知識份子在殖民地香港的角色和地位,長期研究不足,但最近成為鮮明的焦點。然而,仍有許多領域值得進一步和更有系統的探索,其中之一就是知識份子在中英就香港未來的談判中扮演的角色。其時,不少知識份子倡導「民主統一」,而香港的公民社會又是如何更廣泛地參與這個主要被視為外交的進程之中呢?社會上如何討論諸如政治改革等問題?又,社會如何把這與中國大陸的發展聯繫起來?知識份子在建立跨境聯繫方面發揮了甚麽作用?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33570806784461/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引水道殖民主義:重塑香港水文學、基建及地景,1937至1983

題目:Catchwater Colonialism: Reshaping Hong Kong’s Hydr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Landscape, 1937 to 1983

日期:2023年2月16日
時間:下午4:30-6:00
地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SHHK Conference Room Alumni, Current Students, Industry/Academic Partners, Prospective Students, Public

簡介

193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香港發展出一個廣泛的水庫、引水道、水管和抽水站網絡。由於香港地質不利水利,同時社會經濟對水需要迫切,上述網絡向香港腹地延伸,既遠且深。本文認為,過程中,基建的延伸改變了香港的城鄉關係,將農村變成城市工業中心的「運作景觀」。同時,這種引水—水庫的組合有助形塑殖民地的監獄系統和保育措施,使殖民地在殖民晚期時走向與農村社會深度接觸。建造水庫需要遷移囚犯、植樹、管理香火,並將最偏遠的山坡與最城市化的核心地帶連接起來。研究這些過程,本文重新檢視近年甚受注目的香港水歷史文獻,以及城市政治生態學的更廣泛討論。

資料來源:https://www.ntu.edu.sg/soh/news-events/events/detail/2023/02/16/research-events/catchwater-colonialism-reshaping-hong-kong-s-hydrology-infrastructure-and-landscape-1937-to-1983?fbclid=IwAR1A0l8oNwBIjAnDzAPnZqvLIRPOu7eJLrzSDGVTLP4BF5CRvJsOf0j5v_w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大英帝國展覽會中展出香港部份

題目:Exhibition on the Hong Kong Section at the 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

日期:2022年4月7日
時間:晚上7-8

講者:Dr Gary Pui-fung Wong

簡介

1924和1925年,英國政府在倫敦舉辦了大英帝國展覽會,以促進大英帝國內部的合作。香港參加了展覽,有自己的展區——香港展區,向英國公眾展示這個細小的殖民地。展覽之前和期間,香港發生了兩次大罷工,都涉及中國的主要政黨。然而,香港部份沒有挑起反殖民主義情緒,而是相當成功地展示了香港的新形象。

講者最近組織了一個關於香港部份的展覽。除了展示有關香港部份的物品外,還重新制作了香港館的三維建築模型——結合了中國香爐和歐洲廊房特點的折衷建築。講座中,講者將會概述香港部份的組織過程,並研究了香港部份如何展示香港。

資料來源:http://www.royalasiaticsociety.org.hk/events/2022/4/7/online-talk-exhibition-on-the-hong-kong-section-at-the-british-empire-exhibition-dr-gary-pui-fung-wong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帝國之間、民國之外的臺灣、新加坡和香港:亞洲殖民時期跨界公共空間的可能及限制,1895-1945

日期:3月18日
時間:早上9:00-10:30
線上講座:Google Meet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La7KbE3HNMmPSWj48

講者:郭慧英博士

資料來源:https://www.sw.ntnu.edu.tw/zh_tw/News/Conference/%E7%99%BE%E5%B9%B4%E6%A0%A1%E6%85%B6-%E6%80%9D%E8%88%87%E8%BE%AF-%E7%B3%BB%E5%88%97%E8%AC%9B%E5%BA%A7-%E5%B8%9D%E5%9C%8B%E4%B9%8B%E9%96%93-%E6%B0%91%E5%9C%8B%E4%B9%8B%E5%A4%96%E7%9A%84%E8%87%BA%E7%81%A3-%E6%96%B0%E5%8A%A0%E5%9D%A1%E5%92%8C%E9%A6%99%E6%B8%AF-%E4%BA%9E%E6%B4%B2%E6%AE%96%E6%B0%91%E6%99%82%E6%9C%9F%E8%B7%A8%E7%95%8C%E5%85%AC%E5%85%B1%E7%A9%BA%E9%96%93%E7%9A%84%E5%8F%AF%E8%83%BD%E5%8F%8A%E9%99%90%E5%88%B6-1895-1945-55223346

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書】英軍中的港人(1860-1997)

題目:Hong Kongers in the British Armed Forces, 1860-1997

作者:Chi Man Kwong

摘要

自首次鴉片戰爭(1839-1842)以來,香港一直處於帝國之間。因此,香港歷史研究一直受控制香港或對其提出要求的帝國之影響。港人在十九和二十世紀的歷史經歷是獨特的,香港是一個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社會,是一個國際貿易中心,且在1997年之前是地緣政治上至關重要的英國殖民地。近幾十年來,歷史學家研究了香港歷史的不同方面,但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一直默默無聞:從鴉片戰爭到英國統治結束,有超過三萬名香港男女在英國軍隊中服役。

這是首部系統地研究殖民地時期香港軍人在英國軍隊經歷的著作。本書將香港軍人置於香港歷史、海外華人歷史、大英帝國歷史及十九和二十世紀的軍事歷史的背景中。書中詳細介紹港人的作用,他們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經常被描繪成受害者或受益者,並強調了香港在東亞現代歷史中的相關性。作者還研究了階級和種族的交織問題如何在來自不同民族、文化和社會背景的軍人中體現。這項研究說明不同階級和種族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揭示香港殖民地社會的複雜性,並通過提供種族群體之間合作的具體例子,為目前關於香港殖民地的討論提供參考。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global.oup.com/academic/product/hong-kongers-in-the-british-armed-forces-1860-1997-9780192845740?cc=gb&lang=en&fbclid=IwAR1P7eSeEMrUp0b-u50EvcRMppXrIHcDkWqvtbhNqIjH9-SRSDb1XZKA3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