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書會】《邊緣的城市》與《兩國兩際》

題目:City On The Edge & Two Systems Two Countries

日期:10月14日
時間:早上9時

邊緣的城市:中國治下的香港

摘要

幾十年來,香港一直處於世界大國競爭的邊緣,保持着危脆的自由。在《邊緣之城》中,洪浩峰對香港從前殖民時期到現在的發展作及時而引人入勝的描述,特別關注1997年後的回歸時期。通過仔細分析大量經濟數據、政治事件及錯綜覆雜的行動者和思想網絡,洪浩峰向讀者提供對導致2019年抗爭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力量的洞見,同時將抗爭活動置於全球金融和中美競爭的地緣政治背景下。作為對香港在當今世界地位討論的一個挑動思考的貢獻,《邊緣之城》表明,2019-2020年的反抗和鎮壓並不意味着香港的結束,而是一場具有全球影響的長期衝突之開始。

兩種制度兩個國家:香港的民族主義指南

摘要

《兩制兩國》追溯香港民族主義的起源,並向讀者介紹其主要思想流派:城邦論、自決、獨立和回歸派。作者指出,香港獨立的想法不僅是對北京紅線的挑釁:它代表了對一國兩制失敗的集體覺醒,以及對超越過時的正統觀念的需要。書本的目標是研究香港民族主義對2019年抗爭運動的影響,《兩制兩國》引人入勝地介紹了過去十年香港政治和身份的動蕩變化。

資料來源:https://www.globalhks-uc.org/book-talk-city-on-the-edge-two-systems-two-countries?fbclid=IwAR29f4oeinoerfPUof9bVh65m2TtnRNeCzqJRuO6OFVwSH_TpxliixZrOpc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販賣民族主義:1980年代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在中國大陸播放

題目:Selling nationalism: the Hong Kong teleplay the legendary Huo Yuanjia in 1980s Mainland China

作者:Qi Gai

出處: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Volume 23, 2022 – Issue 2: Popular Culture in China’s Early Reform Era, 1978-1989

摘要

1984年,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在中國大陸的國家電視台正式上映。該劇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為背景,講述霍元甲這個民族主義的功夫英雄通過習武,弘揚民族精神和構建民族認同。電視劇一經發行,在中國大陸大受歡迎,比在香港更受歡迎。該劇上映時,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正剛起步,中英雙方剛就香港回歸達成實質協議。該劇受歡迎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與霍元甲形象相關的歷史和文化信息,連同其在電視劇中的修辭表達,使「舊中國」重獲新生,有助緩解中國人在現代化進程中經歷的身份危機。其次,電視劇為大眾傳媒(及中國政府)提供了動員全國人民支持其「去病夫」的努力,使媒體能在現代化進程中整合個人資源。因此,《大俠霍元甲》在通過商業敘事傳播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方面,為大陸媒體樹立良好榜樣。它採用的修辭,成為此後三十年間大陸民族主義英雄敘事的基本方法。

資料來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4649373.2022.2065768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了解香港民族主義:話題網絡研究方法

題目:Understanding Hong Kong nationalism: A topic network approach

作者:Justin Chun-ting Ho

摘要

本文利用Facebook數據,研究政治人物如何引用民族主義話語來推進他們的議程。本文引入一種新的混合方法,分析從定量階段開始,並使用話題建模來確定語料庫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在語義關聯的基礎上生成一個話題網絡,並利用社會網絡分析的中心度量來確定話語中的核心話題。在定性階段,對核心話題的文本作話語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香港民族主義話語包括三個框架:構建中國威脅的總體敘事之威脅框架、參與本地主義和民族主義辯論的身份框架,及討論應對威脅的行動框架。

資料來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ana.12805?fbclid=IwAR2AP-0CPG84xtDuUlxv-RGNlGe-hB4xCUD6U9S5DjHMcEvzldcZO3kWO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