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酷兒的聲音:唱造香港異議空間

作者:金曄路

摘要

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經歷了一浪接一浪的民間抗爭運動。2014年的雨傘運動,是香港民間抗爭的一次標誌性運動,無論在空間、時間,或抗爭形式方面,都突破陳規,顯示出新一代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抗爭文化的創造力和多元性。在形式方面,雨傘運動的視覺展現、街頭藝術創作、音樂創作,以及和流行文化如動漫、腐文化的結合,都是前所未見的。2019年的夏天,香港爆發了比雨傘運動更激烈的「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

本文主要論述香港兩位公開同志身分的流行音樂歌手:黃耀明和何韻詩,通過她/他們在香港公民運動中的聲音和身影,(一)展現在香港敘事中經常缺席的同志/酷兒經驗,尤其同志/酷兒在民主運動中的參與經驗;(二)梳理和論述雨傘運動後至反修例運動期間,香港的同志/酷兒流行歌手如何通過音樂打開異議的空間。通過這些整理和討論,本文希望為香港社會運動研究提供長期被忽視和邊緣化的角度,從流行音樂和酷兒/性別的角度,拼貼2014年後香港社會發展的一小角;以及探索2019年後在新冠疫情和國安法的雙重影響下,流行文化在香港民間異議聲音空間拓展中的角色,尤其流行音樂如何成為一種民間行動,實現連結、行動和同在的功能。

資料來源:http://routerjcs.srcs.nycu.edu.tw/issueArticle.asp?P_No=67&CA_ID=784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在創作與抗爭之間:論香港反修例運動之中的新唱作世代

作者:王樂儀

摘要

2019年2月,因為臺灣陳同佳案,在中共中央紀委的倡議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動《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了六月初開始的反修例運動,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抗議。是次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社會運動,當中策略眾多,展現了香港人的多元創意。除了遊行、靜坐,以及種種暴力抗爭,在當中各樣的策略轉化,音樂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透過深度訪談及文本分析,本文將以六位新進唱作人的歷程為主軸,探究兩個問題:一、他們在音樂與抗爭之間的創作經驗為何;二、他們的作品為香港帶來甚麼聲音與美學?本文除了豐富既有的音樂與社會運動的論述,特別呼應到音樂文化方面,關於意識形態與文化建構互相交織的關係;亦希望補充獨立唱作人在社會運動之中的真實經驗。

資料來源:http://routerjcs.srcs.nycu.edu.tw/issueArticle2.asp?P_No=67&CA_ID=783&fbclid=IwAR1FFITuJpSWN0o7DcS3I8PwZahh-I9orf-z3CeTUlsY8bXhTaxCYtBBwcQ

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書】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

作者:陳嘉銘、吳子瑜、海邊欄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
定價:HK$148

內容簡介

2010年,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是RubberBand的《Simple Love Song》,唱着「繁複的戀愛」,卻期待「愛是簡單的道理」;2021年,經過了十一年後,至尊歌曲大獎又再交在RubberBand的手上,一首《Ciao》唱盡面對時代的集體情緒,只能「好好掛牽」,「約守再見」。

戴上耳機,聽着流行曲,走進了一個被共鳴的空間,抒發着無法言明的情緒。在成長中,有人「學會不要離群」,也有人發現一個人也可以盡興。面對困難時,有人坦白自己「不是大無畏」,也有人無助地問其他人「真的會了解我」?在離別成為話題時,有人選擇「痛着來話別」,有人第一句就說「離不開」。

這十幾年間,社會經歷了種種的變遷,香港的流行樂壇經歷過低迷後,卻迎來了另一個新的世紀── 我們會聽廣東歌,支持香港歌手,買唱片睇演唱會,肉緊頒獎典禮的賽果。這些在幾年以前只是樂迷的狂想,現在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實踐。

期望在下一個廣東歌盛世之前,記下了2010年後的香港樂壇,經歷過怎樣的日子,才回到很多人再次擁抱廣東歌與香港歌手的時刻 ──從社會背景開始,由大娛樂家至小眾歌手,由創作人至唱作人,由抗疫談到追星,以此作為備忘。

目錄

梁款序
周耀輝序
李展鵬序
阿果序
陳嘉銘序
吳子瑜序
海邊欄序

第一章:香港有樂壇——從社會背景再出發

樂壇研究,就是香港研究——勾尋香港流行音樂中的「本土意識」|陳嘉銘
歐美文化研究與後2020年香港樂壇,是失之交臂,抑或得之天下?|陳嘉銘
寶記華納飛圖,英皇金牌星夢——香港樂壇工業的版圖與範式轉移|陳嘉銘
香港媒體空間的壟斷與解放──傳統電視台的地位瓦解與新電視台的承接|吳子瑜
「流行」的平行時空──TVB《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下坡路|海邊欄
全民投票,全民造星──「選秀」節目轉型與社會民情|陳嘉銘
依然「光輝歲月」──2010年之後香港流行樂壇的樂隊組合概況|吳子瑜

第二章:由大娛樂家到小眾歌手

重生的心聲──2007年後鄭秀文的自我改造|海邊欄
最後的Diva,容祖兒的煙花紀|陳嘉銘
走不正常的路?陳奕迅的怪異哲學與香港|海邊欄
離不開的愛──謝安琪與香港文化|海邊欄
從曲奇到男排女將──「唱作詞人」鄧麗欣的女性書寫|吳子瑜
拒絕被社會主流定義的女歌手──鄭欣宜|吳子瑜
由巨聲出走,才更靠近星夢?——許廷鏗、何雁詩,還有馮允謙、吳業坤|陳嘉銘
男孩成熟時──承受愛和恨的吳業坤|吳子瑜

第三章:由創作人到唱作人

內在他者──周耀輝的暗黑書寫|海邊欄
以愛解構與重構世界秩序的「新紀元歌詞運動」──從小克到Oscar,也從周國賢、柳應廷到陳健安|吳子瑜
反諷流行偶像──軟硬天師、艾粒與ERROR|吳子瑜
在主流與非主流之間──林家謙的Minor in Major|海邊欄
當信仰、人話和金毛都介入政治──林二汶、方皓玟與Serrini|陳嘉銘
從「戀男」到「暖男」的游離「色」相——藍奕邦與林奕匡的光譜,如何為張敬軒及AnsonLo補「白」|陳嘉銘

第四章:由抗疫到追星

亂世下的憶念──流行歌詞對家園的想像|海邊欄
抗疫演唱會的香港意義──以許冠傑、郭富城與陳奕迅作個案分析|陳嘉銘
這吻別似覆水?──2019年之後,從清晰變得曖昧不清的楊千嬅|吳子瑜
明星做自己?──網絡時代,明星的自由與限制|吳子瑜
黑暗中獨舞──姜濤的脆弱、強悍與溫柔|海邊欄
少年偶像與中年Fans——跨代對讀的追星心事|陳嘉銘

結語 流行樂壇/香港大事年表

資料來源:https://btgalleries.breakthrough.org.hk/products/9789888562602?fbclid=IwAR20uXmW6kjiRsy60VAnJSBWw0CLcnSC9fjtoI7gvmkdVfKwliC2WHCXQUg

香港學術情報室

【新書】獨角獸的彳亍──周耀輝的音樂群像

書介

本書從政治、愛情、身體、聲音、文學和影像等六個角度論述流行音樂,借助文化研究的方法,融合政治、性別、閱聽和美學的理論,研究香港流行音樂的閱聽狀態,同時以填詞人周耀輝作為話語中心,以「歌詞」作為焦點,涉入因歌曲而來關於嗓音、編曲和表演形態的分析;論及的歌手包括達明一派、黃耀明、麥浚龍、容祖兒、許志安、王菲、梅艷芳、陳慧琳、葉蒨文、at17、泳兒等等。

用一本書的小小容量,留住那些走過時間、穿越空間的聲音、言說、情感、音頻、韻律和視像畫面,那是香港的城市身世,曾經落地歸根,然後花果飄零,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作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