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冤魂政治:以香港的社會運動與文學寫作為例

作者:賴展堂

出處:《文化研究季刊》178期

摘要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理論中存在著一組關鍵的對倒:主權者與裸命同樣以例外構成規範,前者具備決斷的全能,後者卻幾乎毫無抵抗的可能。本文一方面藉此審視香港與中國既相連又區隔的政治構造,另一方面從香港獨特的社會與文化實踐來反思這套生命/死亡政治的出路,從而在李祖喬提出的「冤魂社會」的基礎上,討論冤魂作為裸命的死後生命的潛能。當毛澤東的革命主權激烈施行了中國自古已有的運動式治理而產生大量裸命,在中國大陸被壓抑的死難者在殖民地香港被想像為冤魂。冤魂的再現不僅出自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角力,更深刻影響了香港民眾的政治意識與行動,以哀悼作為對主權暴力的異議。本文檢視曾連續舉辦多年的六四集會與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這兩個案例,分析哀悼者怎樣扣連冤魂的複雜意義,例如在抗爭策略上著墨於「冤」,而當面向共同體,「魂」的他異性在相關的符號再現中被銘刻。為了進一步探討冤魂的主體性,本文轉向兩本2020年在香港出版、同樣訴諸鬼魅的小說,陳冠中的《北京零公里》顛倒了主權者—裸命的對倒結構,而《無遮鬼》的主人公反覆受到冤魂的召喚,邁向互為主體/他者的共存。我把靜態的作品重新理解為寫作與閱讀的動態,以指出無論文學或社會運動,歸根究底同樣是種行動,也即哀悼者對冤魂的再生產。通過把阿甘本對治理的洞見帶入抵抗的現實,本文最後思考冤魂政治對香港共同體的意義。

資料來源:https://www.csat.org.tw/Journal.aspx?ID=22&ek=147&pg=1&d=3276

香港學術情報室

【第十一次香港文學文化沙龍】在艱難的時代創作:談《無遮鬼》與《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日期:3月13日(星期六)
時間:7:30pm-9:30pm
形式:ZOOM
主講:謝曉虹博士(作家,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郭詩詠博士(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報名:https://forms.gle/hAz7oKPN1fpvbHLX9
查詢:黃小姐(2948-8597/hmiwong@eduhk.hk)

主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協辦:國立清華大學文論研究中心

繼續閱讀 “【第十一次香港文學文化沙龍】在艱難的時代創作:談《無遮鬼》與《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