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鍾赫
出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07期(2020 年3 月),37-94
摘要:
女性的身體自十七世紀開始被西方醫學理論視為「病態」,生產在西方也被視為有高度風險、近乎生病,導致分娩漸漸被「醫療化」。本文探討十九世紀西醫產科在華南地區的發展,從西方醫學進入中國的起點廣州切入考察,並與鄰近香港的情況進行比較。無論是在半殖民狀態的廣州或是在英國殖民地香港,西方醫學成了外來帝國侵略中國的重要理據和工具。但是,產科卻是當中較「不成功」的範疇,西式接生方式在中國始終無法成為主流。為了克服這個障礙,西方醫學在「性別政治」與「醫療空間」上做出妥協,才使得西醫產科成為華人婦女生產時的諸多選項之一。這番妥協的過程,不但促進了美國和歐洲女醫生的出現,同時亦給予華人婦女參與醫療事務的機會,讓她們得以擔任醫生及護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