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翻譯學報》香港翻譯史特刊

出處:《翻譯學報》2022第6卷第1期

題目:「作為一名國際代理人」: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 1818-1895)在香港的政治翻譯等活動
作者:馬騰飛

題目:香港早期文學期刊連載的翻譯研究:以《新小說叢》(1907-1908)為例
作者:李波

題目:「新的文化中心」的建設:香港《立報.言林》與葉靈鳳的文學翻譯(1938-1941)
作者:張蕾

題目:閱讀與翻譯:黃思騁的閱讀史與香港《人人文學》的翻譯選材
作者:劉韵柔

資料來源: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PublicationJournal?PublicationID=P20180306001

香港學術情報室

【學術論文】讀書、政治與寫作──從《日記》看1949年後的葉靈鳳

作者:樊善標

出處:《中國現代文學》第38期(2020年12月):3-26

摘要:

葉靈鳳成名於上海,1938 年三十三歲起長居香港,直至去世,歷經二十世紀香港最 動盪的幾個時段:一九四○年代的「淪陷時期」、1949 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67 年 的「六七暴動」。葉靈鳳給後人留下兩個頗不和諧的印象:愛國反殖的民族主義者、淵博 淡澹的隨筆作家。本文借助新近整理出版的《葉靈鳳日記》以了解葉靈鳳讀書人、愛國者 和作家這三個身份的顯隱和衝突,以及他怎樣努力地協調於其間。正是這種協調催生了葉 靈鳳最具開創性的《香港方物志》隨筆系列,也解釋了他為何長期留在不喜歡的工作崗位。 在近二、三十年的香港文學研究裡,「本土意識」顯得愈來愈重要,有時可能簡化了歷史 的面貌。重探葉靈鳳的生平和寫作,可以提醒我們不宜低估現實裡集體與個人、政治與藝 術等關係的複雜性。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從《日記》看一九四九年後的三個葉靈鳳

講者:樊善標教授

日期:2021年2月26日(五)
時間:下午3時至4時
地點:ZOOM公開演講

報名連結: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1635705

查詢:CHLL-Department@cuhk.edu.hk

備註:登記先到先得,額滿即止。成功登記者將於一天前獲發確認電郵。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cpr.cuhk.edu.hk/tc/events_detail.php?id=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