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1941年香港之戰

題目:Battle of Hong Kong 1941

日期:6月24日(四)
時間:晚上 7:00-8:00

講者:Dr. Chi Man Kwong
地點:Zoom

摘要

講者透過空間歷史這項目,閱讀香港、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的一手資料,並在 是次講座中總結他重訪1941香港之戰的經驗 。空間歷史的研究方法使講者能對是次戰役的執行和策略、日軍的表現和看似是已有定論的戰役結果,提出新的觀察。是次講座亦會引介由講者所創的互動網絡地圖和二次大戰遺址資料庫,討論日後就這題目的研究方法,並刻劃這些新方法如何有助在加拿大、香港、日本和英國紀念這場戰役。

資料來源:http://www.royalasiaticsociety.org.hk/events/2021/6/24/online-lecture-battle-of-hong-kong-1941-dr-chi-man-kwong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粵語流行文化學者談

日期:6月17日(四)
時間:7-8:30pm(Vancouver time)

簡介

三位粵語文化及語言學者朱耀偉博士(香港大學)、馬詩帆博士(香港大學)及莊域飛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將與大家從個人經驗分析討論粵語流行文化種種現象。會上更有重大宣佈,萬勿錯過!粵語講座於網上以 ZOOM 形式舉行。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UBCCantonese/posts/2012362188903660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從霓虹手稿講香港故事

日期:2021年6月26日(六)
時間:16:00 – 17:30
講者:郭斯恆先生,《霓虹黯色》和《香港造字匠》作者

摘要

香港霓虹招牌聞名於世,更被稱為「東方之珠」。可惜隨著近年霓虹招牌的拆卸無日無之,其拆卸速度令人咋舌。昨日充滿活力的街道頓然變得了無生氣,亦漸漸在我們的記憶中被遺忘。

若要回味昔日香港欣欣向榮的街頭景象和百業興旺的消費年代,可閲覽群書也可搜尋網上圖像。但亦可透過昔日的霓虹招牌手稿來反映種種庶民的日常生活和街頭視覺文化。

是次講座將從「霓虹招牌手稿資料庫」中收藏近八百多張「南華光管電器製造廠有限公司」的霓虹招牌手稿説起,講者透過手稿中的行業類型分類和美學分析,籍以窺探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故事與及本土美學特色,講座亦會介紹成立「霓虹招牌手稿資料庫」的始末和一些手稿背後有趣的故事。

此項目由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74304681116637/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中國新國家主義思想家與重組香港

題目:Chinese neostatist thinkers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Hong Kong

主講:Prof. Sebastian Veg (EHESS)

日期:6月7日
時間:1:00-2:30 PM(倫敦時間)

摘要

不少觀察者指出,近日香港憲制的改變,包括2020年的國安法和2021年的選舉改革,不只是微調,而可以被為全面的「重組」,起始點可追溯至2014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這些改動之下的想法是甚麼呢?它們在香港之外又有甚麼重要性呢?

過去十年間,中國的一批學者與思想家發表了不少對自由主義有系統的批評。他們認為,政治主權應在法治之上,國家需要「重新政治化」,他們的想法往往呼應着法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的看法。可以想像,在中國主權下的香港法治系統對這種新國家主義的觀眾是一種挑戰。在此,自2014年的重組香港可以有更廣泛的重要性,可視為新冒起的意識形態中的中心組成部份,為着等待2021年共產黨黨慶和2022年中共二十大來臨。

資料來源:https://www.soas.ac.uk/china-institute/events/seminars/07jun2021-chinese-neostatist-thinkers-and-the-restructuring-of-hong-ko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