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香港婦女的家務生活故事的空間化和不連貫的現代香港女性身份

題目:Spatialization of Hong Kong Women’s Life Stories of Domesticity and Disjunctive Modern Hong Kong Womanhood

日期:2022年10月3日
時間:下午3:30-5:00

講者:Professor CHOI Wing Yee Kimburley,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ultural Studies

摘要

本報告通過分析四十三位年長香港婦女的家務生活經驗,將婦女的家務實踐空間化。在女性主義地理學家對「生活」空間和交叉概念的啟發下,我們發現香港婦女從小就創造性地使用時間—空間方法來增加和收縮家庭空間。家庭空間在個人生活過程中不斷演變,並與其他空間互動,包括工作場所、娛樂場所和公共空間,在那裡可以找到不同的主體性。

更具體地說,我們認為這些婦女已經發展出自力更生和獨立的「現代」女性身份,以及其他性別化的主體性,如順從的女兒和疲憊的工作母親。這些主體性相互補充、協商和矛盾,形成了我們所稱的「分離的現代香港女性身份」。

資料來源:https://www.ln.edu.hk/arts/research-seminar-series.php

香港學術情報室

【書會】移交之宿醉:香港之物、地與文化標記

題目:The Hangover after the Handover: Things, Places and Cultural Icons in Hong Kong

講者:Helena Wu

日期:2022年4月20日
時間:上午9時

簡介

作為前英國殖民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香港在任何時候都見證着關係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權力、身份和敘述中形成、消解和重塑。本書以文化標記為中介,通過開辟多種後殖民視角,來面對和審視香港和其他地區在新禧年的動蕩經歷,這是自冷戰以來前所未有,提供了可供從這個城市學習的經驗。

資料來源:https://www.globalhks-uc.org/the-hangover-after-the-handover?fbclid=IwAR1wn4m2UCcS8Aw1mI1F0KHW7vkCLOGM4iAoR8Xu_hQHtRjG91Qa0HPm9Ec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徵集】危機之時與身份和創意磋商

題目:Negotiating Identity and Creativity in Times of Crisis

線上研究生會議

會議主題包括(不限於):

  • 就社群事務的創意和彈性回應
  • 很後殖民/國族化時刻的香港和其他身份
  • 數碼/數碼化文化的分裂自我
  • 與研究者身份磋商
  • 重思以實踐為本的研究和創意
  • 文學、語言學、藝術和媒體表達中的彈性自我
  • 危機中的自我
  • 傷缺中的自我
  • 書寫和表演自我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ictc2021/posts/242143697343914

香港學術情報室

【學術論文】蒙面作為身份?香港2019年社會動蕩中的政治主體

論文:Mask as identity? The political subject in the 2019 Hong Kong’s social unrest

作者:彭麗君

出處:Cultural Studies, 9 Feb 2021

摘要:

本文考察香港2019年政治運動中抗爭者配戴面罩的重要意義。面罩代表着某集體的政治身份之餘,蒙面這行為本身同樣是個體的決定。香港抗爭者之所以配戴面罩,有其實際的功用:隱藏身份和防禦催淚氣,因而,面罩代表着抗爭者的實質掙扎。我會在本文中討論三種由面罩而來的主體:幽靈主體、法理主體和裸命。每種主體均可視為其餘主體的反面,但它們卻又是憑籍彼此來定義自身。面罩代表着無可攻克的「我」,同實鼓勵個體與同是戴上面罩的個體互聯。如此,面罩促使個體去了解他人的情緒、想法和信念。本論文同時闡明,當代社會運動愈趨「無大台」、愈趨由網絡世界而生之時,抗爭者反愈渴望團結和認同。

資料來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9502386.2021.188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