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月12日(六)
時間:下午2:30-4:30
主題
李展鵬,凝視姜濤:受傷的身體與惡夢的空間
趙雲,追星作為參與式文化?鏡粉的例子
李祖喬,在冷戰下深耕香港文化
日期:2月12日(六)
時間:下午2:30-4:30
主題
李展鵬,凝視姜濤:受傷的身體與惡夢的空間
趙雲,追星作為參與式文化?鏡粉的例子
李祖喬,在冷戰下深耕香港文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授課教師:葉蔭聰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席助理教授)
時間:2022年2月17日至6月2日(四)18:30-21:20
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二館106A(首三周線上授課,第四周起實體與線上同步)
線上會議:https://bit.ly/3zsopoc
授課語言:中文為主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香港歷史發展歷程為安排授課次序,逐一討論「香港」作為一個不知名的帝國邊陲、殖民地、貿易港、華人社會、自由社會、特別行政區等等的文化及政治構成。課題方面涵蓋晚清帝國與英國殖民主義的碰撞、19世紀殖民城市構成、中國改良、革命及民族主義浪潮、20世紀初階級政治、冷戰文化、國共對壘、六七暴動、激進青年運動、香港身份認同誕生、後過渡期政治、本土主義、新威權/極權主義等等。本課程每週將針對單一主題指定閱讀一到三篇中英文研究文獻,以課堂討論、口頭報告的交互方式進行,培養研究生批判地認識香港的歷史脈絡,並從香港的歷史經驗切入,分析東亞的現代及當代文化及政治構成。
課程安排
第一周(2/17):鴉片戰爭前:帝國的邊緣
第二周(2/24):早期殖民經營與論述
第三周(3/3):華人精英的社會文化構成
第四周(3/10):20世紀初中國改良與革命運動在香港
第五周(3/17):省港大罷工前後的階級政治與民族主義
第六周(3/24):二戰前後中共在香港的活動
第七周(3/31):冷戰孕育下的香港文化
第八周(4/7):由67暴動到1970年代激進青年運動
第九周(4/14):香港社會的誕生
第十周(4/21):香港普及文化及身份認同
第十一周(4/28):管理主義與晚期殖民主義
第十二周(5/5):本土認同與世紀末懷舊
第十三周(5/12):回歸前後的政治與本土化
第十四周(5/19):新自由主義論述及其不滿
第十五周(5/26):本土主義
第十六周(6/2):新威權/極權主義中的政治與認同衝突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ICCSTAIWAN/posts/3033815020267961
題目:Hong Kong Studies: Beyond Hong Kong: A Conversation with Prof. Leo Shin
日期:3月20日
時間:上午10:00-11:30(香港時間)
簡介:
研究者、歷史學家和作家Leo Shin教授會分享他在UBC的倡議計劃,如何在香港轉變極快的政治環境中,保存香港獨特的文化和歷史。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ubcHKStudies/posts/3477152949061266
為促進香港語文和文學文化的研究、以及日本與香港之間的學術交流,「香港語言及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日本與香港」透過考察香港文化的特殊性,建立一個香港語文及文學研究的討論平台,以港日交流為切入點,發掘理解香港文化的新可能性。
本研討會現招募研究生評論人,以及開放公眾旁聽申請。當日主要發表語言為普通話、粵語及英語。會議將以線上形式(ZOOM)舉行,當日會議之連結將在確認申請後發送至電郵信箱。
繼續閱讀 “【研討會】香港語言及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日本與香港"日期:2021年2月27日(六)
時間:下午2:30
講者:
陳永傑博士(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張政立先生(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簡介:
雖說人鬼殊途,但非必然,尤其在當下受層見叠出的對立與猜疑所窒礙的香港文化。江湖與鬼域,在人云亦云的家國敍事之外,守護著香港不能說的秘密,讓文化想像在眼花撩亂的二元對立下,如國與族、城與鄉、男與女、殖民與回歸、雅與俗之間另闢蹊徑,見證失落已久的香港文化期盼與慾望。做人不易,做鬼堪虞,人唔人鬼唔鬼更難登大雅之堂,故不得不置生死於度外,摒息呼吸,在幽陰瓢忽的燈影下,徘徊陰間與市井,偷聽人鬼之間的呢喃囈語,探索香港奪魄勾魂的普及文化魅力。
繼續閱讀 “香港研究交易所(三):人唔人,鬼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