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扇形的可能性:董啟章與時代的多重性

題目:Fanning Out Possibilities: Dung Kai-cheung and the Multiplicities of Time

作者:Meng WU

出處: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ume 34, Issue 2

摘要

香港為世界文學帶來了中國現代史上一些最多產和最受歡迎的小說家,董啟章就是其中之一。他以香港為基地,以這個城市為靈感的持續來源。本文討論董啟章在小說中表現香港(V城)的多重性的意義,重點是他2007年的小說《時間繁史:啞瓷之光》。

在這部小說中,董啟章通過倍增的時間性,探索將香港視為多重歷史空間的敘事可能性。本文創造了一個術語「V型時間」,來指代這種人物的增生和思想上的考古。在董啟章作品中,時間以個人和集體的歷史經驗的多種可能性展開,鏡像的V形類似沙漏。在分層的敘事中,人物在寫作中創造了虛構的自我。把創造性的自我定位為文學建築師,董啟章的虛構寫作挑戰讀者重新思考在殖民主義現代性的線性敘事中被邊緣化的地方歷史。

資料來源:https://www.euppublishing.com/doi/full/10.3366/mclc.2022.0020

香港學術情報室

【論文】香港與新馬之跨帝國空間中的流行文學

題目:Popular Literature in the Inter-imperial Space of Hong Kong and Singapore/Malaya

作者:Shuang Shen

出處:Prism (2022) 19 (2): 301–318

摘要

本文點出,具影響力的馬華學者如何忽視冷戰時期與香港流行文學網絡。為了給更有力的文化政治話語鋪平道路,以更好地從地緣角度概念化華語語系的文化生產,本文提出,言情小說等流行形式可理解為產生並共同構成區域性的華語語系圈,它的性質是跨帝國的。通過解讀香港作家劉以鬯的言情小說和移民故事,本文展示了這些故事如何反思冷戰時期世界格局的地緣政治。這視角為我們提供了多樣的方法來評估地緣文學領域如何與冷戰交織在一起,而非單一地捍衛其「文學性」。

資料來源:https://doi.org/10.1215/25783491-9966657

香港學術情報室

【講座】餐桌魔術:關於飲江詩歌翻譯

題目:Table Magic: On Translating Yam Gong’s Poetry

講者:Mr James Shea and Dr Dorothy Tse

日期:11月17日
時間:19:00-20:30

地點:https://hkbu.zoom.us/meeting/register/tJIsduyorjMvHNDKiE1rMOfMD-eHLSMYTHnX?fbclid=IwAR2bPZ1AvPoR9Kb5jauRHQeAz4Cj7sg9jVPRzfAqkdy4JaQmgDIeP6-08hI

資料來源:https://hkbu.zoom.us/meeting/register/tJIsduyorjMvHNDKiE1rMOfMD-eHLSMYTHnX?fbclid=IwAR2bPZ1AvPoR9Kb5jauRHQeAz4Cj7sg9jVPRzfAqkdy4JaQmgDIeP6-08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