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3月27日
時間:下午2:30
講者:陳嘉銘博士(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蔣曉薇女士(作家,著有小說《家·寶》、《秋鯨擱淺》及《幻愛》)
摘要:
我城,沿岸見流蘇與柳源幾曾來回,而斗室有如花和振邦反覆和唱,但如果這裡只像輸水管囚牢,我們又可會只想坐上飛氈,另到異地拾香?而如果我城只是玻璃森林,那我們會否僅像連理枝,只能在土壤裡找到微喜重行的根?
香港作為一城之本,由官方話語到民間說法,都是身份建構的養份,以製造「香港身份」與「本土意識」。而電影與文學裡對香港的呈現,也想當然被視為城市的展影。然而當這個城市的亢奮不再,它的精神與浪漫,亦難再由宏大論述包裝,那會是教人予以摒棄,遠走高飛?抑或原來對它的感情,本就在城中小區,教人更體認所謂「身份」與「意識」,其源有自於我們長成的橫街窄巷與屋邨市鎮?
是次分享,由兩位屯門成長的朋友,月旦電影到文學的社區再現,或是對演譯「身份」與「意識」的一次範式轉移。
如果我城還有可以教人拾香之處,那正是來自互有連帶,在地潛行的根。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KGSHKU/photos/a.313940868792945/169748366377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