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術情報室

【學術論文】策略地把香港文學放進世界:董啟章在《地圖集》的翻譯中之自我參與

題目:Strategizing Hong Kong literature in the world: Self-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of Dung Kai Cheung’s Atlas

作者:Uganda Sze Pui Kwan

出處:A Centu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1919–2019)

摘要:

本章討論香港文學翻譯新作,該作是二十年前的作品,由作者自行翻譯。這部英語翻譯是董啟章的Atlas: The archaeology of an imaginary city (2012),不只讓作者以投入的讀者這角色重新與作品連繫上來,同時讓作者能重寫和解構他的作品。然而,這不只是一場自我翻譯的精彩表演,像昆德拉(Milan Kundera)、貝克特(Samuel Beckett)和納布洛夫(Vladimir Nabokov)等雙語作家所作的。在這作品中,作者與另外兩位專業的翻譯拉鋸着彼此的詮釋權和批判論述。他對自己作品的著作權、詮釋權和重寫權被合譯這模式限制着。作者權在這種自我參與翻譯中如何被限制着呢?邊界在哪裡?而這中新模式的自我參與翻譯之動力學、融合和益處又為何?本章旨在辯稱,這些策略使得像香港文學這些弱勢文學得以獲得全球的顯示機會。

資料及圖片來源:https://www.taylorfrancis.com/chapters/edit/10.4324/9780429316821-11/strategizing-hong-kong-literature-world-uganda-sze-pui-kwa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